时间:2025-05-27 04:57:37 作者:内容+创意,传承人牵手视频创作者助力非遗“破圈”传播 浏览量:64132
中新网上饶5月26日电 (记者 应妮)“90后”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符慧莉和“85后”的彝族民歌代表性传承人王富怀,都希望借助短视频推广她们的技艺,却不知从何入手,因此来到了正在举行的2025非遗视频创作大会现场。
“随着时代发展,非遗保护面临诸多挑战,最大挑战是传承问题。若没有年轻人的持续关注和传承,项目确实可能失传甚至消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表示,正是看到了视频成为非遗传播的重要媒介,生动、直观、有力的传播方式能够跨越地域的限制,突破时间的束缚,将非遗的魅力以鲜活的画面、动人的故事展现给世界,因此该协会试图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与视频创作人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汇集社会各方力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新传播中实现“破圈生长”。
“年轻人喜欢的非遗很多,但网上流传的大多是比较大众化的项目,且局限于部分项目的传播。这是因为创作者缺乏获取素材的机会和渠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大多不具备视频创作和传播能力,导致大量非遗的内容、故事和精神得不到很好传播。这也是目前非遗视频创作存在的痛点和难点。”王晓峰说。
在现场,符慧莉与视频创作者“抬头看风景nono”结成对子,后者甚至已经初步构思出一个视频脚本:从符慧莉身上已有40年历史的裙子入手,从母亲的经典传承到她的创新设计,从传统到现代并不是简单的技艺传承,而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一代一代用双手打造和累积的文化基因。视频创作者“原声社-紫蝶”则建议王富怀在尊重非遗传统的前提下,加入“00后”的新活力。
2025非遗视频创作大会期间启动的“青年非遗视频创作哺育行动”,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数个网络头部平台,优选45岁以下的青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建立综合资源和人才池,让传承人和视频创作者双向互动,第一批有214位传承人和98位视频创作者入选。
作为近年来非遗传播领域的标杆人物,李子柒以“老技艺+新表达”的创新实践持续推动传统文化“破圈”。她在为此次大会录制的视频大师课中说,“如何让非遗走进更多人的‘热爱圈’呢?我觉得首先得让大家看见它,其次是让人记住它。能够被我们记住的,总是那些能带来美好感受的。所以,光说非遗有文化价值还不够,还得让它有点好看、有点动人。我们从来不缺优秀传统文化,只缺好的创意。”(完)